菜单
承兑首页
公司介绍
承兑资讯
合作案例
承兑贴现
贴现流程
联系我们
票据价格指数与票据走势内在关系
文章来源:未知
时间:2019-07-06
点击率:
票据价格指数与票据走势内在关系
票据价格指数用于衡量票据走势的波动情况,对于市场参与者、监管部门以及研究机构都有重要意义。
构建票据价格指数的意义主要如下:
一是可以综合反映票据市场价格总体的变动方向和变动幅度。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票据市场,任何单一机构的票据利率都无法综合代表整个票据市场的价格变动情况,因此构建票据价格指数来反映整个市场票据利率的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方便票据市场参与者及时准确地了解市场价格变化。
二是分析和测定各个因素对票据价格走势、变动的影响方向和程度。票据业务兼具资金和信贷双重属性,影响票据利率的因素主要是资金面和信贷状况,因此可以根据二者的内在联系建立票据价格指数体系,从而测定各构成因素的变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情况。
三是分析研究票据市场价格在长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票据价格指数的综合性和代表性较强,能够反映票据市场价格的总体变化,通过对指数的长期跟踪和分析从中找出规律,并结合自身经验对未来票据价格的走势作出预判,从而减少买卖票据的盲目性,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
四是对市场进行综合评价和测定。票据利率作为市场化时间最早、程度较高的利率品种,部分发挥了基准利率的作用,因此反映票据利率变化的票据价格指数既可以代表票据市场的供需情况以及市场资金和信贷状况,一定程度上也能成为货币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的晴雨表。
目前市场中已经存在的票据价格指数主要有长三角票据贴现价格指数和工银票据价格指数,但各自都有局限。
长三角票据贴现价格指数是根据长三角样本金融机构最近两周买入全部贴现票据的加权平均利率计算而来,并接受当地人民银行和监管机构的监督,因此其代表性和公信性比较高,缺陷是只能反映区域性的票据市场情况。
工银票据价格指数是由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根据全国重点金融机构样本报送的交易价格计算得出的,其全国性和代表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由于没有监管部门的监督,样本机构的报价未必是本机构的加权平均利率,其公信性要打折扣。
同时,虽然这两种价格指数包含了贴现、转贴现以及回购价格指数,能够反映出相应票据业务种类价格的波动情况,但没有反映出票据市场的综合情况以及影响票据价格的各个因素情况。我们在此力求建立一个票据因素价格指数体系,既能体现票据价格的总体走势情况,又能反映票据市场资金松紧程度和信贷状况。
影响票据利率的因素主要是资金和信贷规模,而不同业务种类的票据价格反映的信息侧重也不尽相同。直贴业务与一般贷款业务非常相似,都将直接导致信贷规模的增加,因此直贴利率更能反映信贷的宽松状况;回购业务不会导致规模的变化,因此是一种资金业务,回购利率也更能反映资金面的情况;转贴现业务介于二者中间,既与信贷有关,也涉及资金。
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本文建立了票据资金价格指数、票据信贷价格指数和票据综合价格指数:票据资金价格指数是由回购利率和转贴利率构成,票据信贷价格指数是由直贴利率和转帖利率构成,而票据综合价格指数不仅包含了票据利率,还考虑了报价金额。
价格指数必须具有全国性、代表性和公信性三大特点,因此票据价格的样本选取了一些票据类网站的报价。
1.票据资金价格指数
票据资金价格指数是指通过回购利率报价和转贴现利率报价进行系数确定而计算得出的指数,旨在反映票据市场的资金状况和变化趋势。如果回购利率的系数要远远大于转贴利率,这符合票据资金价格指数更注重资金价格的变化,回购是纯资金业务,而转贴还包含信贷的因素。
2.票据信贷价格指数
票据信贷价格指数是指通过对转贴报价和直贴报价进行系数及时调整而建立的指数,旨在反映票据市场的规模状况和变化趋势。
由于央行公布的金融机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是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的,因此样本数据选取了2008年三季度到2014年期间。
3.票据综合价格指数
票据综合价格指数是指以报价金额为系数权重对加权平均利率建立的综合指数,旨在反映票据市场的总体状况和变化趋势。实际上票据综合价格指数也应该包含直贴报价情况。
票据价格指数体系能够反映票据市场价格总体走势,同时也可以清晰展现各主要因素对票据利率的影响方向及程度。既可以让市场主体及时准确的了解市场现状并进行分析和预判,也可以被监管机构用于观测市场,或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同时也可以成为专家学者研究讨论的重要市场指标。但由于目前市场不统一、票据标准化程度低、票据制度落后等制约因素,票据价格指数的代表性和权威性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也难以发挥到最大,因此本文根据实际和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需要尽快完善票据市场的相关建议,以进一步释放票据价格指数的真正作用。
首页
|
公司介绍
|
承兑贴现
|
联系我们
客服QQ:
联系电话: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博泰世界岛C栋20楼2003室 陈经理:18275338406 备案号:
黔ICP备2022007470号-4
贵公网安备 52011302004977号
本站文章内容系网络转载或资料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若有侵权或不妥之处,还请留言指正,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
18275338406
点击号码直接通话